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近日,多家理财公司启动新一轮理财产品费率优惠,密集加码对固收及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的费率优惠。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获悉,收益率持续下降是理财机构密集发力费率优惠的关键。

  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近7日平均年化收益为1.7249%,较上月进一步下调;截至9月5日,存续的千余只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中,区间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超过2.5%的不足百只。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降费让利是为了更好地提高理财公司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存续规模,但同时,大规模进行费率优惠,也减少了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盈利能力。长期来看,现金管理型理财尽管符合投资者稳健、流动性的投资需求,但收益率下降趋势难改,理财公司需要会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强化差异化、定制化的产品开发,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吸金”能力。

  “降费潮”再起

  二季度以来,理财公司纷纷发布费率优惠公告,对旗下多款现金管理、固收理财等产品进行费率优惠。

  9月4日,南银理财公告称,将自2024年9月5日(含)起对南银理财珠联璧合日日聚鑫现金管理类公募人民币理财产品(内部销售代码:A27001)的销售费进行费率优惠,优惠后费率从0.2%降至0.05%。

  华夏理财也在近日相继发布数十份公告,对旗下几十款固收及现金管理类产品进行管理费、销售手续费的费率优惠。优惠后,多数产品固定管理费每年为0.02%—0.05%,部分产品份额的销售手续费率甚至降至0.00%/年。

  中银理财也在官网宣布,9月起阶段性下调旗下多款理财产品的管理费和销售服务费,部分产品份额固定管理费率由0.15%(年化)下调至0.10%(年化)、销售服务费率也由0.30%(年化)下调至0.10%(年化)。

  近几个月来,已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固收和现金管理类产品进行管理费、销售服务费、托管费等费率的阶段性优惠。

  普益标准分析认为,此次银行理财公司再度掀起“降费潮”,主要因为近期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普遍下降。“银行多次下调存款利率,导致现金管理类及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承压较大,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不断下降、国内资本市场表现不佳、理财投资‘资产荒’愈加严峻等因素,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普遍下降。”

  天风证券(601162.SH)在研报中披露,截至8月29日,372只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1.44%,243只现金管理类产品样本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1.67%。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8月底,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近7日平均年化收益为1.7249%,较上月下降5.41BP。

  招商证券(600999.SH)在最新研报中也指出,截至8 月15 日,现金管理类理财7天年化收益率中枢为1.76%,较货基高约28BP;样本中的大行现金管理类平均7 日年化收益率为1.70%,股份行为1.76%,城农商行为1.80%。近一个月,各类型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平均7 日年化收益率均有所下行。

  仅有少数产品区间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超过2.5%。根据Wind数据,截至9月5日,公布最新净值数据的1315只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区间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超过2.5%的仅有98只,其中27只超过3%。

  市场普遍认为,短期内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下降趋势或将延续。普益标准研究员李霞表示,在存款利率下行、债券收益率走低,叠加“手工补息”禁令影响下,存款及债券类资产收益欠佳,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存款、债券等资产,故该类产品收益持续下降。

  李霞进一步强调,今年4月以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近7日平均年化收益率一直处于2.00%以下,若市场利率仍然下行或监管政策持续收紧,该类产品的下降趋势很有可能延续。

  在李霞看来,通过降低费率,理财公司一方面能够提高自身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持用户黏性,另一方面,也是对近期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普遍下调的一种收益补偿。

  年初以来,理财公司频繁加码对旗下理财产品的费率优惠,以提升产品对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不过,业内人士普遍分析指出,理财产品的“降费让利”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理财产品比较优势凸显的同时,短期内也直接影响了理财机构的营收,压缩了其利润空间。

  普益标准方面指出,当前部分理财产品的费率已降至较低水平,受制于盈利能力,理财产品的“阶段性降费”仍会发生,但下调幅度将受限。长期来看,为了弥补因降费造成的利润损失,理财公司可能会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开发更多差异化、定制化的理财产品,从而提升研发和运营能力。

  打造产品差异化优势

  尽管8月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近7日平均年化收益继续下跌,但投资者配置热度在经历了上半年的调整后开始缓慢回温。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披露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显示,截至2024 年6 月末,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2.78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79.87%,较年初增加0.84 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0.08个百分点。其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7.49万亿元,占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32.88%,较年初减少7.4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2.71个百分点。

  6月份以来,现金管理型理财最新存续规模连续回升。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全市场存续理财规模29.6万亿元。其中,最新存续的现金管理型产品规模7.78万亿元,较8月底新增323.8亿元;现金管理型产品最新存续规模占比26.27%,占比较8月底增加0.11个百分点。

  普益标准研究员杨国忠认为,当前环境下,多数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需求没有明显变化,仍然偏向于收益稳定的产品,包括各种固收产品、打活钱管理概念的每日开放型产品和现金管理类产品更受个人投资者关注。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也表示,投资者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配置意愿受到市场利率、产品收益率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相较于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仍展现出一定的收益优势。

  杨国忠进一步指出,虽然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通知》颁布开始,这类产品经过多次规范,总规模逐步下降。但由于现金管理类产品是短期存款的良好替代品,现在仍然是各机构主推的类型之一。

  “鉴于产品设计限制比较严格,目前市场上现金管理型理财很难从资产配置上拉开差距,同质化严重。因此,各家金融机构的竞争方向主要是费率优惠和增加产品便利性,例如在周末和夜间也可购买。但也要注意,夜市这类便利性措施对投资者的收益没有本质影响,尤其是金额较小的个人投资者。”杨国忠表示。

  如何实现差异化产品竞争,正在成为理财机构现金管理型理财业务关注的重点。艾亚文认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向“稳健+灵活”模式转变,理财公司开始探索更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平衡风险和收益,提升产品的流动性管理能力,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艾亚文同时强调,当前投资者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期望有所下降,风险偏好分化,部分投资者在寻求部分资产的超额收益,促使资产管理人增加理财产品的多样性,推出更多组合式现金管理产品,通过产品创新来吸引和保留客户。

  在艾亚文看来,在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收益提升空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理财机构还可以从提升服务质量出发,增加客户黏性,费率调整让利于客户,通过规模效应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艾亚文还表示,预计受利率中枢下移影响,未来现金管理型理财大概率会延续下降趋势,理财公司仍需在产品和服务上打造差异化。比如,理财公司可以推出组合式现金管理产品,满足投资者对收益稳定与灵活申赎的需求。同时,可以调整下沉策略,搭配一定比例的高收益资产,以保持与货币市场基金的竞争优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