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赚9.41亿!上市险企中考靠它扭转颓势 报行合一下渠道蝶变
8月下旬以来,投资者对保险股的关注度大幅提升。
Wind数据显示,自8月22日晚中国平安发布2024年半年报后的8月23~9月5日,保险指数便涨了5.74%,截至9月5日收盘,今年以来,该指数已涨15.6%,远超大盘涨幅。
股价上涨的背后,是上市险企在2022年、2023年接连受挫后,正逐渐走出困境的业绩。
记者统计发现,上半年,A股五大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均同比增长,其中,中国太保增速最高,达37.1%,其次是中国人保,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1%,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1%、10.6%及6.8%。五家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为1717.99亿元,同比增长约12.55%,一年以365天计,相当于上半年五家险企日赚9.41亿元。
在业绩支撑下,多家险企发布了中期分红方案,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四家险企预计派发中期红利合计约270亿元。
上市险企的业绩增长源于何处?是否具备可持续性?此外,利差损如何缓解?新能源车险赔付率较高等挑战如何应对等行业共性问题,也备受市场关注。
寿险新业务价值齐涨 个险渠道亮眼银保渠道受挫
2022年、2023年上市险企接连受挫的颓势,终于在2024年有所扭转。
今年上半年,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齐涨,原因何在?贝壳财经记者分析发现,上市险企无论是负债端还是投资端均有所复苏。
从负债端来看,先看寿险公司,上半年,五家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均同比上涨,但保费收入略有分化。
除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8.4%至988.32亿元,平安寿险并未单独披露这一数据外,其余三家寿险公司保费均有所增长。
其中,中国人寿实现总保费4895.66亿元,同比上涨4.1%;人保寿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90.56亿元,同比增长0.3%;太保寿险实现规模保费1701.05亿元,同比增长0.3%。
分渠道来看,上半年,各家寿险公司的个险渠道表现都不错,除新华保险个险渠道保费收入微降0.70%外,其余各险企的个险渠道保费均出现增长。
此外,尽管上半年寿险公司的人力规模仍在下降,但人均产能提升弥补了这一空缺。
比如中国人寿,截至今年6月末,其个险销售人力为62.9万人,去年末这一数字则为63.4万人,对比而言,该险企上半年的个险销售人力微降了0.5万人,但其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提升12.4%。
新华保险也是类似的情况,截至今年6月末,其个险代理人规模人力为13.9万人,相较去年末的15.5万人下降了1.6万人,但月均人均综合产能有所提升,同比增长28.3%至1.04万元。
相较个险渠道,银保渠道就没那么光鲜亮丽了。上半年,披露数据的四家寿险公司银保渠道保费全面下降,其中,新华保险降幅最高,达24.1%,其次是中国人寿,降幅为19.9%,人保寿险、太保寿险则分别下降3.5%和1%。
银保渠道调整,报行合一或是主要原因。所谓的报行合一,指的是保险公司向监管部门报送产品审批或备案材料中所使用的产品定价假设,包含费用假设等,要与保险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行为保持一致,不能谎报虚报。
以往,在产品同质化下,保险公司为了让渠道销售自己的产品,往往以出单费、信息费等名义向渠道方支付更高费用,如今,报行合一“刹”住了这股风气。
下一步,报行合一或在个险渠道落地,而这几家寿险公司的个险渠道都是主要渠道,报行合一落地的影响有多大?是否会如银保渠道般出现明显的保费下降?
对此,中国人寿副总裁白凯在8月30日的业绩发布会上回应称,银保渠道推行报行合一的重要变化是,保险公司支付给银行的中介代理手续费有所下降。同时,银行中间收入来源较多,保险代理手续费的下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银行代理保险的积极性。但寿险公司的个险渠道是自身的销售队伍,在自主可控性上比银保渠道更强。“个险渠道实行报行合一,再叠加预定利率下调等,短期内业务会有一些波动,但长期看,影响不会太大。”
当天,新华保险副总裁王练文也表示,个险渠道落地报行合一将是大势所趋。当整个行业同时下降佣金率时,只要队伍产能提升,销售量提升,便可短期冲抵队伍收入下降。“所以,还是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来提升队伍的销售水平,促进销售量增加,实现客户、公司和队伍的多赢。”
此外,在低利率时代下,利差损也是寿险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保险公司如何应对?
中国人保执行董事、副总裁兼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寿险业务负债资金成本率已降至3.24%,较去年底下降了74BP,达到近六年最低水平。其中新单业务的负债成本率为3.02%。“公司仍将加强产品创新、优化产品供给结构,助力负债成本压降。”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险企在业绩发布会上直言看好分红险的发展趋势。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副总经理郭晓涛表示:“为了应对变化,平安将调整产品结构,过去超70%是传统险,未来,平安将以分红险作为主打产品,预计会占整个销售额的50%以上。”
中国太保总精算师兼财务负责人张远瀚也认为,长期来看,分红险占比会超过50%。
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提升 新能源车险价格再成焦点
负债端的财险方面,上半年,头部三家财险公司保险服务收入均同比提升,其中,人保财险涨幅最高,达5.1%,太保产险、平安产险涨幅则分别为4.2%、3.9%。
不过,若从承保利润来看,上半年,太保产险涨幅最高,承保利润同比增长47.6%至27.12亿元,平安产险承保利润则同比增长15.7%至35.32亿元,人保财险承保利润则同比下降6.0%至76.2亿元。
从综合成本率来看,上半年,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有所提升,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至96.8%,但其综合成本率在三家财险公司中仍是最低的,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为97.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太保产险承保综合成本率则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至97.1%。
具体到财险公司核心的车险业务上。上半年,人保财险车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1451.57亿元,同比增长5.3%,综合成本率为96.4%,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平安产险车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048.24亿元,同比增长3.4%,综合成本率为98.1%;太保产险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21.67亿元,同比增长2.8%,承保综合成本率97.1%,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对比来看,人保财险车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仍最低。
在财险业务上,市场更聚焦新能源车险话题,毕竟当前新能源车险渗透率已越来越高,也为车险业务带来了增量,比如,上半年,中国太保的新能源车险保费同比增长41.7%,远超车险整体保费增速。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新能源车险已经成为车主用车成本中的最大支出之一,过去,车主们更多关注油费支出,购买新能源车后,尽管充电费用较油费支出有所下降,但车险保费却有所增长。
这一问题如何解决?中国人保副总裁兼中国财险总裁于泽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受新能源车的出险率远高于传统燃油车等因素影响,新能源车险的综合成本率仍高于传统燃油车,这也是国内经营车险主体普遍面临的现状,但随着车主对新能源车驾驶熟练度的提升,新能源车安全性能、技术不断提升,预计未来新能源车的出险率将逐步下降。
四家上市险企总投资收益率提升,增债券减权益成险企主流投资选择
从投资端来看,上半年,除了中国人保总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至4.1%外,其他五家险企的总投资收益率均有所提升,其中,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率最高,涨幅也最大,同比上涨1.1个百分点至4.8%。
具体到投资组合可以发现,增加债券投资比例,降低基金、股票等权益投资比例成为上市险企的主流选择。
比如中国平安,上半年其大幅提升了债券投资的比例,从去年底的58.1%上升至今年年中的60.7%,提升2.6个百分点。同时,其降低了理财产品投资以及权益型基金的投资比例,前者从去年底的4.8%降至今年年中的3.8%,后者则从去年底的3.1%降至今年年中的2.1%,降幅均为1个百分点。
但新华保险略有不同,其债券投资占比有所下降,而股票、基金等权益投资占比却明显提升。截至今年6月末,新华保险的债券投资金额增加了4.8%,但其债券投资比例相较去年末却下降了1个百分点,从50.2%降至49.2%。同时,其股票、基金投资占比分别为10%、8.1%,相较去年末分别提升2.1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
去年年底以来,债市持续走牛,险资多配债券无可厚非,不确定性较强的权益市场,过去两三年,整体表现不佳,下半年会怎么走?
中国太保首席投资官苏罡在业绩会上表示,今年下半年中国资本市场大概率维持平稳震荡格局,不排除会孕育新的结构性机会,市场利率中枢保持总体下行趋势,但也会伴随着阶段性的波动。
中国人寿副总裁、首席投资官刘晖则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A股的整体估值处于市场底位,具备长期配置价值。“公司将加大配置高股息股票,提升权益投资的稳健性。
上半年,上市险企超预期的业绩推升了股价。保险股后市怎么看?中金公司研报称,尽管资产端预期依旧会是板块重要的影响因素,但瑕不掩瑜,优质寿险公司负债(承保)端的边际向好终会兑现为利润改善和股东回报,进而推动估值修复。
发表评论